当前位置: 首页 > 名人故事 > 正文

葛继红作品 - 瓦岗草木(四章)

来源: 南部文学城 时间:2021-07-13

“采薤南山,串岭之野。鸟鸣喈喈,河水涟涟。”

 

《诗经》中的薤,在瓦岗村,人们叫它小蒜。小蒜,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亦食亦药,具有通阳散结、行气导滞的功效。古籍《礼记》记载:“脍春用葱,脂用葱。为君子择葱薤。”《尔雅》也有注云:“薤鸿荟又㩁云劲山。茎叶亦与家在相类而根长叶差大仅若鹿葱。体性亦与家薤同。然今少用蔬。虽辛而不荤五脏。故道家常饵之。兼补虚,很宜人。”

 

小蒜,外形长得像韭菜,茎叶纤细柔弱,夹杂在硬邦邦,打了蜡似的野草丛中,很容易被人忽视。清明节后,*一声春雷响过,*一场春雨下过,沉睡一冬天的动物们集体苏醒了,挖小蒜的时节到了。

 

称其为小蒜,是为了与园子里家种的大蒜相区分。小蒜跟大蒜听起来名字很相似,只差在一大一小,但它们却有很大区别:小蒜叶扁而窄,大蒜叶扁而宽。比起大蒜的粗笨,小蒜拥有精雕细琢玉的影子。如果套用《创世纪》中亚当夏娃的故事,小蒜是大蒜的肋骨。小蒜纤若细丝的精致模样,让人舍不得像粗野汉子那样大嚼特嚼,甚至简单粗糙的烹饪方式,都让人感觉与小蒜的婀娜身段不配,那是暴殄天物。

 

聪明的家庭主妇深谙做小蒜之道。主妇们将碎米磨成粉,把小蒜洗净,去掉蒜头,切成一寸长的小段儿,同米粉一起倒进饭盆里,加点盐,用开水调合揉成团,做成粑,放在地锅里蒸。不一会儿,一锅香喷喷的小蒜粑就出笼了。也有的主妇把小蒜切碎,放进事先搅拌好的鸡蛋糊里,煎鸡蛋饼子吃,也是能香掉牙的。

 

薤,山肴野蔌,食之,神清气爽。“采薤南山,串铃岭之野。香草凄迷,薤菜元多”

 

 

马兰头

春天,总不免要下几场淅淅沥沥的小雨。几场小雨过后,气温像拔节的麦苗,蹭蹭地往上窜。瓦楞上的青苔,石缝里的小草,沟塘里的浮萍,田埂上的马兰头,也跟着往上窜。一开始,那绿意还若有若无,渐渐地,那浓稠的绿就像一匹锦缎,铺满了瓦岗村的沟沟坎坎。

 

当瓦岗村门前的河水被风吹皱的时候,当河岸上的杨柳忍不住发了嫩芽的时候,挑马兰头的日子就到了。

 

马兰头,又称路边菊、红梗菜、鸡儿菜等,属菊科多年生草本。明代《野菜谱》提到:“二三月丛生,熟食,又可作齑。”中医学认为马兰头性凉味辛,无毒,具有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利尿消肿的功效。清人袁枚《随园食单》:“马兰头摘取嫩者,醋合笋拌食,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”。

 

“马兰头,浇麻油,吃一口,想三口。” 青翠欲滴的马兰头,挑拣清洗干净之后,在热水里烫一下,去除苦味,细细地切碎,拌上备好的香干丁,加糖,滴上麻油,上盘之后将拍碎的蒜末洒开,碧绿色中点点洁白,如片片白帆摇曳在碧湖上,岂止是赏心悦目,还蕴含着自然本有的魅力和亲切的召唤。但我很偏爱的,还是母亲做的清炒马兰头。

 

母亲先把油倒入锅底,油热后,把沥干的马兰头倒入锅里,立刻,“吱吱啦啦”的声音响起,那冒着清香的味道从锅里飘出来。用铲子在锅里一反一正,过油后的马兰头显得更加碧绿,味道更加浓郁。盛入盘子后,再放上一点蒜末,一白一绿,那不仅是早春的一道野味,更是一道视觉的盛宴。

 

马兰头喜欢在沟边路边扎堆生长,一丛丛一簇簇,声势浩大得很。春天来了一次又一次,马兰头绿了一回又一回,那蕴藏在心里的暖,也一次一次在心里生根发芽。

 

 

榆钱

“南枝北枝春事休,榆钱可寄柳带柔。定是沈郎作诗瘦,不应春能生许愁。”春天的浪漫是榆钱的绿色写就的。

 

桃花杏蕊,有颜色配才能称作花。春天不缺绿色,所以,从古自今,榆钱儿也没有一个花的名号,恒以榆钱称之。玉兰迎春连翘,都是先花后叶,总会引得人瞥瞟,对春天的喜爱,落到榆钱身上,只剩下一个捋了来吃。

 

“东家妞,西家娃,采了榆钱过家家。你一串,我一把,娃做爹爹妞做妈,日子过得笑哈哈。”榆树开花,总会带给人一小阵惊喜,连很不关心季节的人,从榆树下走过,也会驻足于树下,望一眼树枝上一嘟噜一嘟噜的榆钱,踮起脚尖捋几朵榆钱塞进嘴里慢慢咀嚼。清气在舌尖上蔓延,还有一丝渺渺远远的甜,青烟一样飘过来。

 

低处的榆钱捋干净了,那些漾在高枝头的榆钱却一天天变白,白色的榆钱落在地面上,一圈一圈围着树根转,不肯轻易离开。榆钱落下来时,榆树叶子开始羞羞答答往外长。不几日,就长出了指甲般大小的叶子。老祖母在世的时候,爱吃榆树叶子。每年榆树叶子刚发出来不久,她都要吩咐我们爬到门前的大榆树上捋榆树叶子。榆树叶子捋下来,拌上棒子面,再配以香葱,配以生姜,放地锅里蒸,再浇上山西老醋,浇上麻油,有点穷人家迎春的意思。

 

长在枝头,一嘟噜一嘟噜的榆钱是美丽的,“近榆钱兮妆翠靥,映杨柳兮颦愁眉。”;榆钱是精巧的,“桃花颜色好如马,榆荚新开巧似钱。”;榆钱是动人的,“杯盘汤粥春风冷,池馆榆钱夜雨新。”

 

榆钱的美丽、精巧、动人,自古以来打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,就连黛玉也在《葬花词》里吟唱道“柳丝榆荚自芳菲,不管桃飘与李飞。”这句唱词倒是与榆树的品性相吻合。村子里每一棵榆树都被人攀撅过,然后再经历风雨,经历霜雪,却仍能不愧不怍地顽强生存,在流逝的光阴里,把自己活成了自己的主角。

 

 

商陆

长在瓦岗村的每一样植物,都有一个诗意满满的名字。

 

商陆,也叫“胭脂草”。关于胭脂草,清代人东海居士这样记述:“羲和步自汤谷,遇受伤玄鸟,命族人养而放之。玄鸟嘤嘤有声,绕飞三匝方去。翌年春,玄鸟衔种子而来。羲和命族人播种子于土中,须臾便生根、吐芽、开花、结果。观其叶如掌,根如山芋,花似杨柳,果如葡萄,色紫且艳丽。用其叶可饲羊,花可充饥,根可入药,果可做胭脂。羲和甚喜,美其名曰:胭脂草。”这些句子,将胭脂草的来历,形状、用途,写的详尽细致。

 

胭脂,取其茎秆是红色,浆果也是紫红色。成熟后的浆果宛如缩小的夏黑葡萄。乡下的小女孩常用来涂抹脸颊,涂抹手指。想那阳春三月,女孩子面若盛开的桃花,奔走在原野上,该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。

 

我故乡瓦岗村,林间、沟畔、路旁,以及老屋的房顶上,每到春天,到处可见商陆的影子。它们铺满了村子里每一个角落,也铺满了村民的眼。

 

陶弘景在《神农本草集注》中记录了它:“商陆,近道处处有,方家不甚干用。疗水肿,切生根,杂生鲤鱼煮作汤”。

 

商陆,因其茎秆朱红,柔枝婆娑,叶如琵琶,浅绿秀气。花絮如穗,朵开素雅,浆果成串,晶莹墨紫,所以,在瓦岗村,商陆是不容易被遗忘的。

 

 

 

作者简介:葛继红,中学语文高级老师。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

长春看癫痫病的医院
哈尔滨哪里治疗癫痫
山东治疗癫痫病很好的医院

名人故事推荐

经典文章阅读

热门栏目